- 杨鹏;王磊;张润涛;苏灿;程子玮;李志伟;
针对大规模光伏并网后,微电网系统会出现惯量、阻尼缺失以及发电间歇性等问题,提出多场景下的光伏混合储能协调优化控制策略。首先,基于同步机旋转机械动能与储能电池能量之间的转换关系,引入惯性系数,并根据微电网频率变化,提出了平抑低频负载波动的惯性控制器优化方案,降低系统因扰动造成的频率偏差,为了平抑高频负载波动与直流母线电压波动,引入超级电容电压偏差控制。然后,通过建立以系统动态频率响应稳定性能为目标的优化函数,提出了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和关键参数的稳态初值范围。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分析了在负载连续变化以及超级电容荷电量处在低惯性区时,直流侧混合储能系统的功率分配效果以及系统稳定性。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控制方法比传统控制方法减少负载变化带来的系统频率波动,减缓了频率变化率(rate of frequency change, RoCoF)、提高了频率最低点,可为系统提供惯量,并维持系统稳定。
2025年03期 v.44;No.266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4K] - 王帆;邢志坤;陈振华;姜波;
为保证综合能源系统的高效运行,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综合能源系统多元负荷预测方法。首先,使用皮尔逊系数对系统中3种负荷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然后,使用LSTM-GRU模型来改进RNN的隐层,GRU和LSTM采用门结构代替传统RNN结构中的隐藏单元,可以选择性地记忆重要信息,进而高效学习历史负荷参数信息,通过对以往负荷参数数据进行有效的学习并利用,使所得出的预测结果更具备真实性与可靠性。最后,实际算例的分析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精度较高,对负荷预测更加具备实际意义。
2025年03期 v.44;No.266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7K] - 王熙皓;韦明杰;梁英;余越;杨国生;
针对在微电网分布式电源控制策略及运行方式差异下,传统故障方向判别方法无法可靠区分故障方向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暂态宽频无功极性的故障方向判别原理,方法不受分布式电源控制和微电网并离网运行状态的影响。研究建立了微电网中线路、分布式电源等元件的宽频阻抗模型,推导分析了不同类型支路阻抗呈现容性及感性的频带范围,构建了用于故障方向判别的宽频无功功率特征量和方法,并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所提故障方向判别原理在不同故障类型和故障位置场景下均可实现故障方向准确判断。
2025年03期 v.44;No.266 1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8K] - 侯栋梁;康云;及翠婷;仇田丽;
为了实现大规模新能源电力系统风险的精准、有效、可靠预警,提出基于机器学习的大规模新能源电力系统风险预警方法。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层次结构设计逻辑,将定量与定性分析原则相结合,构建大规模新能源电力系统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明确风险指标数据采集范围。以粗糙集的应用为基础,将数据实例映射到四元组中,输出电力系统风险运行约简数据,实现多元异构数据类型与数据形式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基于主成分分析计算风险信息主成分因子综合得分,划分风险预警等级。利用CNN-GRU混合神经网络,实现大规模新能源电力系统风险预警。结果表明:设计方法能够有效地约简电力系统风险数据,去除冗余和无关的信息,CR最大值为94.9%。在风险预警中,设计方法P值为0.984、R值为0.963、F_1值为0.975,应用效果良好,有利于提升大规模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025年03期 v.44;No.266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5K] - 王克;高森;路莹超;苗轶如;
相比于传统基于LCL滤波器的三相电压源型并网逆变器,电流源型逆变器交流侧为二阶LC滤波器,其结构相对简单且能够减小传感器的数量,但存在直流母线电流不可控且交流侧出现谐振的现象。因此,提出对电流源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直流侧改进,增加斩波器并匹配简单的滞环控制系统,实现直流母线电流的恒定输出,在建立交流侧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电压内环电流外环的控制系统,并结合幅频特性曲线给出了控制器参数的设计依据,对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进行了仿真与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稳态与动态性能。
2025年03期 v.44;No.266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9K] - 郝晓光;胡平;杨春来;王晓远;
双馈电机可以基于励磁回路的矢量控制策略实现无功功率的动态调节与有功功率的双向传输,并分别在转子侧及直流侧耦合钢制飞轮和直流储能模块,通过功率型与能量型储能的优势互补,提升暂态工况下的功率平衡能力。针对双馈电机与飞轮储能协同控制下机电耦合效率低、动态响应受限的问题,提出基于双馈电机的储能型复合调相机本体设计,首先介绍该调相机由双馈电机、钢制飞轮及直流储能模块构成,具备快速响应、动态可控和可再生能源友好的特性,然后通过电磁设计、结构优化和有限元分析,确定了电机转速范围及调功时间,并验证了钢制飞轮在机械强度与能量密度方面的可行性。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表明,该设计在新能源场站中的有效性和工程应用潜力,为新型调相系统的产业化提供了技术参考。
2025年03期 v.44;No.266 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4K]